為貫徹落實《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和《山東省打好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戰方案》
有關要求,推進機動車污染治理,規范機動車排放檢
驗和維修管理,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結合本省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則
(一)檢治統籌,穩步實施。結合本市實際,突出工作重點,有機整合、統籌機動車排放檢驗和維修治理,穩步推進機動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I/M制度)實施。
(二)部門協作,閉環管理。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堅持部門聯動、共同推進,建立機動車排放檢驗網絡
和機動車維修網絡的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檢驗—維修—復檢閉環管理,確保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取得實效。
(三)行業自律,依法監管。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管理;落實分級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內外
結合,提高機動車排放檢驗和維修行業的服務水平。
二、工作目標
依托部門數據共享和互聯網信息技術,初步建立機動車I/M制度和工作機制,形成覆蓋全省的超標機動
車維修治理體系,提高機動車排氣污染綜合治理水平。
三、工作內容
I/M制度是指對在用車定期進行尾氣排放檢驗,排
放檢驗機構(I站)應對檢驗超標機動車出具尾氣排
放檢驗結果書面報告,告知車主應到具有資質的維修
單位(M站)進行維修治理,并將超標機動車檢驗報
告與維修單位信息系統共享。超標機動車經M站維修治理合格并上傳信息至尾氣排放檢驗網絡系統后,車
主再到同一家I站予以復檢,經檢驗合格方可出具合
格報告。
(一)確定I/M站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
I站:全省范圍內正在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的機構
均可作為I站,經核查發現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檢驗
機構,應及時剔除出I站名單。具體I站名單由各市生態環境局通過官方網站等形式定期向社會公布。
M站:由具備相應維修能力、質量信譽良好的維修
企業自愿申報,并承諾按照M站的要求開展維修服務。具體申報工作由各市交通運輸局負責,M站名單由各市交通運輸局通過官方網站等形式定期向社會公布。M 站實行動態管理,具備條件的維修企業可隨時報名,
經核查發現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維修企業,應及時剔
除出M站名單。
(二)完成部門數據對接,實現數據實時共享。各
市生態環境局和交通運輸局分別組織、指導機動車排
放檢驗機構(I站)和維修單位(M站)完成數據采集與傳輸,確保實現生態環境和交通運輸兩部門之間數
據實時共享,為I/M制度全面實施提供技術保障。
(三)保障I/M制度實施,提升便民服務水平。2020年(月1日)起,I/M制度全面實施并試運行,對尾氣檢驗不合格且未經M站維修并上傳信息至機動車排放檢驗網絡系統的機動車,不得進行復檢。生態環境
和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快推進信息共享,實現機動車排
放檢驗機構(I站)和維修單位(M站)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實現對尾氣排放超標機動車的閉環管理。同
時強化信息化便民措施,盡早實現生態環境部門、交
通運輸部門、I站、M站、車主相關信息的實時查詢,方便車主獲取相關信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四、工作要求
(一)明確I/M站業務流程,推進規范化建設。自實施之日起,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超標的,I站除出具超標檢驗報告外,應引導車主通過交通運輸部門官
方網站查詢M站名單,自行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維修
單位(M站)進行維修。M站應按照國家和本省相關技術規范對機動車進行維修,維修竣工后,向托修人出
具結算清單或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并及時上傳維修
記錄至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同一家I站通過信息共享接收到機動車維修竣工信息后,方可對機動
車進行復檢。對經檢驗不符合尾氣排放標準的機動車,I站不得出具排放檢驗合格報告。
(二)明確M站工作要求,確保車輛維修質量。M 站應指定1名以上的尾氣維修專員,負責接待、引導
客戶完成尾氣維修治理;按照標準維修流程進行尾氣
維修治理,保證維修質量,對于維修后復檢不通過的,按約定進行復修或退還維修費用;尾氣維修治理收費
標準應當公示;建立維修治理檔案,完成維修作業后,將維修數據實時上傳至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不得擅自轉包強制尾氣維修治理業務,不得代替其他
單位上傳強制尾氣維修治理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實施I/M制度是加強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對推進機動車污染治
理具有重要意義。各市生態環境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
要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二)明確職責分工。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I站)的監管,對偽造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尾氣排放檢驗報告的I站,依法查處;情節嚴重的,由負責資質認定的部門取消
檢驗資格。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加強對維修單位(M站)經營行為的日常監管,查處有關不規范維修經營行為。交通運輸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要共同完善機動車I/M 制度業務流程,推進相關數據傳輸和共享。
(三)加強宣傳培訓。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開展宣傳,多渠道宣傳實施I/M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車主、公眾、媒體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充分發
揮行業協會作用,針對性開展專項培訓,確保I/M制度的順利實施。
(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研究建立聯合監管工作機制和信息通報機制,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嚴厲打擊
不按標準規范檢驗、維修機動車的情況。積極運用汽
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信息平臺和機動車排放檢驗
信息平臺,建立動態抽查制度,加強大數據應用和分析,重點檢查作業數據明顯異常的I站、M站,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確保機動車尾氣超標治理取
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