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概況和產業政策
(一)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概況
(二)汽車產品準入制度
二、我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概況
(一)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業內俗稱“天津中心”)
(二)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研”,業內俗稱“重慶中心”)
(三)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業內俗稱“襄陽中心”)
(四) 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業內俗稱“上海中心”)
(五)長春汽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業內俗稱“長春中心”)
(六)中國機械研究總院延慶試驗場[現名:中機科(北京)車輛檢測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業內俗稱“延慶中心”)]
(七)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車研”)
(八)濟南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業內俗稱“濟南中心”)
(九)由交通運輸部公路所汽車運輸技術研究中心承擔建設的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通州)(業內俗稱“通州中心”)
(十)北京市產品質檢院承擔的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順義)(業內俗稱“順義中心”)
三、我國的汽車試驗場
四、 我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有關部門在汽車檢驗檢測方面的政策不一,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汽車檢驗檢測領域的重復投資建設
(二)新技術迭代加速,我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技術能力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必須持續加大投入
(三)汽車檢驗檢測機構人才結構不能滿足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
(四)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機構發展還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五)我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在一些重大檢測設備(裝備)開發研制上仍然受制于人
五、我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下一步發展方向
(一)緊隨汽車產業創新,通過技術革命,由傳統機械環保性能檢測機構向智能、安全“一體化”保障機構發展
(二)服務政府決策,為政府制定汽車產業政策提供建議
(三)創新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以資本為紐帶,以管理為核心,以人才為媒介,加強業界聯合,多方探尋機構兼并重組,做大做強
結語
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力量與房地產業差不多。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產品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公務用品、奢侈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為一般老百姓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我國的汽車檢驗檢測機構是伴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在4.9萬家檢驗檢測機構中,汽車檢驗檢測機構(含汽車零部件、摩托車)不到200家,整車檢驗機構更少,不到50家,占全國檢驗機構比重不到0.1%,但在3585.92億(截至2020年底)的全國檢驗檢測市場中,汽車板塊占比超過10%,市場超過300億。
2021年4月19日,特斯拉女車主在上海車展上的維權事件,成為網絡熱點,4月21日夜,市場監管總局就此事件發聲:近日,上海車展上特斯拉車主維權引發廣泛關注,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強調企業要切實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和服務。
遇到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問題該如何處理?究竟國家授權了哪些權威的汽車產品質量檢測/鑒定機構?這些疑問,讀完本文,相信你就會有答案了。
一、 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概況和產業政策
(一)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概況
受益于國家產業振興政策,我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至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已分別達到2811.88萬輛和2802.82萬輛。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排名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和消費國。全球汽車品牌云集中國,中國品牌也不斷壯大,中國品牌市場占比超過50%。當今,汽車行業正進入電動化、智能化時代。我國汽車工業已經從過去的模仿走向今天的自主創新,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要爭取實現彎道超車,趕超歐美國家,這是我國汽車企業新的起點。
(二)汽車產品準入制度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汽車產品準入存在兩套管理制度,一套是由原發改委、現工信部實施的“公告”制度,一套是由原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現市場監管總局實施的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制度。
1. 汽車的公告制度
2004年,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明確規定:“依據本政策和國家《認證認可條例》建立統一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的準入管理制度”。同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明確由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共同實施公告制度(但實際操作中,發改委并沒有與質檢總局聯合實施“公告”),2009年,發展改革委負責的汽車公告制度相應職能劃轉至工信部。
2. 汽車的強制性產品認證(CCC)制度
2001年,我國為履行入世承諾,將原有的內外兩套認證制度整合建立了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CCC認證)。汽車產品(及零部件)被納入CCC認證。CCC認證對進口產品和本國產品適用相同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使國內外企業及產品能夠享受同等待遇。近年來,CCC認證制度一直以減輕企業準入成本為導向,不斷深化改革,實施認證目錄動態調整,引入企業自我聲明,簡化認證程序,充分利用企業檢測資源,實現認證全流程電子化,最大限度降低產品準入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截至2020年底,CCC目錄已覆蓋包括汽車整車及玻璃、輪胎等在內的9種產品,其中汽車、輪胎實施第三方認證,涉及指定認證機構5家,指定實驗室23家;玻璃、安全帶等7種產品實施自我聲明,涉及指定實驗室47家;共發放證書114715張(含自我聲明,其中整車36930張、境內34933張、境外1997張),涉及企業7725家(整車企業1721家,其中境內1498家、境外23家),覆蓋美、日、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CCC認證已經得到全球范圍的廣泛認可。
與食品監管一樣,汽車產品監管在我國也是九龍治水,除了上述工信部和市場監管總局之外,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公安部、商務部、發改委、國資委、海關等部門都在不同方面對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行使相應的管理職責。就汽車產品市場準入來說,除了“公告”和CCC認證,還有交通運輸部的“營運車輛安全達標”(只針對營運車輛)考核要求和生態環境部門的“排放(含噪聲)達標”考核,業內稱環保信息公開制度。
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對汽車產品的四套準入制度的詳細情況,歸納見表1。
二、我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概況
作為與新中國汽車工業幾乎同步成長的我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與我國汽車工業的成長始終分不開,汽車檢驗檢測機構既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保障和助推力,也得益于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等10家汽車檢驗檢測機構(見表2)為代表的我國汽車檢驗檢測領域主力機構,是我國汽車上市前執行產品準入的檢驗檢測機構的最杰出代表。它們不僅是公告、CCC制度的主要依托,也是交通運輸部門、生態環境部門行使相關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托技術機構。
(一) 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業內俗稱“天津中心”)
“天津中心”是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中心”)投資建立的獨立的第三方汽車產品檢測及技術服務機構,前身為中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所,于1987年籌建成立;1988年獲批籌建國家轎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995年獲得國家技術監督局授權;1999年成立天津汽車檢測中心;2017年天津汽車檢測中心改制更名為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中汽中心”(“天津中心”)根據戰略布局,在本部保持傳統汽車檢驗檢測技術領先的情況下,致力于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能力,2018年再次獲得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授權。在鹽城投資33億建設占地面積9278畝的汽車試驗場,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試驗場之一;在牙克石建設汽車冬季試驗場,2019年獲得國家高寒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授權;在昆明建設汽車高海拔試驗室,2018年獲得國家高原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授權;在武漢、廣州建設新能源汽車試驗室,2017年、2019年分別獲得國家新能源汽車質檢中心授權;在汽車軟件方面,緊跟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趨勢,成立了軟件測評中心,加快實現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傳統業務的融合發展。正積極申報汽車軟件領域和氫燃料方面的國家質檢中心。
(二)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研”,業內俗稱“重慶中心”)
“重慶中心”是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研”)投資建設的獨立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中國汽研”前身是重型汽車研究所,于1965年3月成立,自成立以來先后開發了我國第一代、第二代重型軍用汽車和重型公路載貨車,為我國國防建設和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少輕”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012年,“中國汽研”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國內汽車檢驗檢測機構中唯一上市公司。
1984年,“中國汽研”的前身中國汽車質量重慶監督檢驗所獲批成立,經相關部門批準,作為最早的汽車檢驗檢測機構代表國家對汽車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驗;1988年,獲批籌建國家重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995年,獲得國家技術監督局授權;2007年,更名為國家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
“中國汽研”結合自身技術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戰略布局:在河南焦作(武陟)與黃河交通學院合作建設清潔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檢驗檢測機構,2020年獲批成為國家智能清潔能源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2年,在佛山,與當地質監部門合作建設汽車產品檢驗檢測機構,2014年獲批成為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近期,在湖南,與湘江新區管委會下屬有關機構合作,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檢驗檢測業務,2021年2月獲批籌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
為滿足試驗場地需要,2019年,“中國汽研”在重慶大足區投資近6億建設了占地面積1016畝的智能網聯綜合試驗場;在河南與黃河交通學院合資建設占地面積312畝的汽車試驗場;長安汽車在重慶墊江投資15億元建設占地面積3362畝的綜合試驗場也委托“中國汽研”運營。
(三)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業內俗稱“襄陽中心”)
1985年2月,第二汽車制造廠汽車試驗場開始建設;1995年10月,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通過驗收。
1998年11月,完成企業法人注冊,成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第三方綜合性汽車檢測中心;2017年12月,法人更名為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襄陽中心是我國在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領域的領軍機構之一,中心先后獲得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1995年)、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2017年)、國家燃料電池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2021年2月)三個國家質檢中心稱號。
襄陽中心始終處于國內汽車檢驗檢測第一陣營的行業地位,已形成“五個中心”(試驗開發驗證中心、智能網聯汽車中心、汽車檢驗檢測中心、達安檢查中心、燃料電池汽車中心)的業務架構,以襄陽、武漢為主基地,廣州、天津、青島、張家港、廣西等分場所的1+1+N戰略布局。